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湖北中考 - 宜昌中考 - 正文

宜昌市2013年中考与高中招生工作方案

来源:宜昌市教育招生和考试办公室 2013-4-6 13:49:22

 

 

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3年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的通知

 

宜教发[2013]5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有关学校: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鄂教发【20133号)精神,做好我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市教育局制定了《宜昌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市教育局成立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市教育局相关科室和部门分工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教育招生和考试办公室),负责管理和协调工作。报名、考试、志愿填报、录取、信息管理等工作由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杜绝失密、泄密事件发生。要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各学校要认真贯彻招生考试政策,强化招生考试纪律,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规范考务管理,确保考试安全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考务管理。今年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全部在“湖北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进行,要建立信息的管理责任制,严格招生平台系统帐号、密码等信息的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加强保密室建设,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确保试卷的绝对安全。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严肃处理各种违纪舞弊行为。

三、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服务水平

各县市区教育局、招考机构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公示制度,统一公布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信息等。要进一步做好招生考试政策解读、志愿填报、咨询接待等工作,保障考生的知情权

四、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

要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严禁违规宣传。对在考试、招生录取工作中违反招生考试纪律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各地要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对考生、家长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附:宜昌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

 

(此页无正文)

 

 

 

 

 

 

 

 

 

0一三年三月十八日

 

 

 

 

  送:省教育厅、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纪委

  宜昌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3318日印发

印:120

 

宜昌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市2013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含初二年级地理、生物会考,以下简称中考)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报 

1、报名条件

具有宜昌市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户籍在本地而在外地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持就读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初中学籍证明,经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教育局审核后报名。

往届初中、高中毕业生可报考中职学校,不参加中考考试。

2、报名资格审查

报名资格审查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进行。报名资格初审在初中学校进行,依据县市区教育局提供的学籍库进行审核。

经商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凭有效证件(经商人员子女须提供其父或母的经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及一年以上纳税记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须提供其父或母的户籍证、身份证、劳动合同和居住证),享受本地考生同等升学待遇。

户籍不在城区(不含夷陵区,下同)的考生(含临时学籍学生),可在城区参考,但不能参加省级示范高中录取。

考生信息与学籍库不符的,应由考生本人填写《中考报名信息变更申请表》,经所在初中学校和县市区教育局审核批准后办理报名手续。

3、报名时间

报名资格审核截止时间为331日。网报时间为48日—22日。

4、报名办法

全市统一使用“湖北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网址为:http://gzjd.hubzs.com.cn报名根据《2013年宜昌市中考网上报名操作说明》操作。

所有初中应届毕业生必须参加中考。各初中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学生报名参加考试,不得动员和组织学生提前结束学业离校。

二、考 

1、考试(考查)科目及时间

宜昌市2013年中考九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体育;八年级考试科目为:地理、生物。考试形式为闭卷。

语文、数学、英语卷面分各为120分,物理卷面分80分,化学卷面分50分;其他考试科目: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和生物卷面分各为100分。语文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数学、英语考试时限各为120分钟,物理、化学考试时限各为90分钟,其它学科考试时限各为60分钟。

宜昌市2013学业考试科目时间(北京时间)安排

日期

上午

下午

620

星期四

语文(900-1130

化学(1430-1600

历史(1630-1730

621

星期五

英语(900-1100

物理(1430-1600

思品(1630-1730

622

星期六

数学(900-1100

地理(1430-1530

生物(1600-1700

注:英语听力考试开考铃响毕开始播放,且只放一遍。

体育考试项目为耐久跑(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肺活量体重指数和握力体重指数,分值为20分。于5月底以前完成。考试方案另行发文。

理化生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考查: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60分及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5月底以前完成。考试方案另行发文。

学校考查科目:音乐、美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语文听力与口语交际、英语听力与口语等考查时间由学校根据课程结束时间自定。考查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于5月底以前完成。

所有考生皆应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于4月底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按照市教育局宜教发【20123文件执行。城区学校评价结果由区教育局审核。

体育考试、理化生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考查,统一使用报名号、电子照片等中考报名信息。

2、考试命题、制卷和阅卷

考试命题、制卷、阅卷由全市统一组织。

命题:建立健全命题、审题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命题、审题分离制度。科学制定命题原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

制卷:试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组成,试卷袋和答题卡袋分大袋、小袋二种袋型,大袋每袋30份,小袋每袋10份。参考答案每袋10份。

阅卷:实行网上阅卷。考生统一使用考试专用笔答题。

3、考试管理

考试管理工作实行考区负责制。各县市区要成立中考考区委员会,由当地政府分管负责人任考区主任,教育、公安、保密、监察等部门为成员,统筹管理中考工作。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负责本考区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考点实行主考负责制,考点主考由县市区教育局选聘。考务管理按照《2013年宜昌市中考考务工作手册》规定操作。

4、成绩发放

中考成绩以原始分数形式呈现。中考录取计分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总分为510分。

考试成绩全市统一在网上公布,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对社会公布。考生可通过宜昌教育信息网(www.yc.e21.cn)和宜昌教育招考信息网(www.hbyczk.com)查询考试成绩,未经市教育局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向外提供考生成绩。

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查卷面分。由学校统一组织登记,县市区招考机构汇总,报市教科院办理,考生限查二科。

5、考试收费

根据省物价局中考收费文件(鄂价费[2003]221号)规定,考试费共计70元,由九年级考生缴纳,初中学校集中收取。县市(含夷陵区)考生每生上交市教育局28 元,市城区考生每生上交市教育局40元,在报名工作结束后由县市区上缴市教育局。

三、优录和建档

1、优录

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和省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优录政策,相关优录政策和审核办法另行发文。

2、建档

建立考生纸介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档案由初中学校建立。

考生纸介质档案袋由市教育局统一印制。档案内容按目录顺序装订成册,主要包括:初中三年的《初中学生发展评价报告册》、初中三年的关键性表现材料(限报三份)、初中毕业生报考登记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初中学段体检表、优录证明材料。考生档案在考生志愿填报结束后按规定上交。

考生电子档案主要包括:考生报名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等。电子档案信息要与考生报考登记表等纸介质材料的对应部分内容一致。

·四、填报志愿

考生志愿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志愿填报分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两类填报。统一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志愿由考生自主填报,严禁代填、代改志愿。

志愿填报工作由县市区招考机构和初中学校组织实施,按照市招考办制定的《网上填报志愿操作说明》操作。

五、录取和注册

1、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下达,省级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由省教育厅直接下达到各校。

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择校生计划两种。指令性计划包括统招生、分配生、宏志生、阳光生、飞翔生、体育艺术特长生等招生计划。城区分配生、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办法另行发文。

普通高中实行属地招生。除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可以面向全市招生的计划外,其他计划皆面向本县市区招生。

民办学校可面向全市招生,其录取名单须报各县市区教育局备案。

中职学校可以面向全省、全国招生。

2、录取

录取工作由市、县市区教育局分别组织进行,实行网上录取。城区各类高中录取由市教育局组织进行。各县市区教育局根据本地普高招生计划和志愿分段人数划定普高录取资格线。

录取按照招生计划,根据考生志愿和考试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发放。普通高中录取方案另行发文。

中职学校全日制应届生录取凭考生志愿按计划办理录取手续。全日制往届生凭志愿、初(高)中毕业证和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等办理录取手续。中职录取方案另行发文。

录取工作结束后,考生可以登录“湖北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

3、注册学籍

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工作结束后,录取数据由市教育局按规定上报省教育厅相关部门注册学籍。

 


  • 上一个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